侗族建筑风格(侗族建筑有哪些)

日期:2024-03-29 08:00:28 作者:

很多朋友对于侗族建筑风格和侗族建筑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侗族标志性建筑

中国最大侗寨肇兴侗寨,沿着主河道边上的大路大路进去,走到中心地带,就会出现一座外形像“宝塔”的建筑,这就是侗寨的标志建筑:鼓楼。整个肇兴侗寨有五座鼓楼,分布在仁、义、礼、智、信五个自然寨,五个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不同。肇兴侗寨的鼓楼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鼓楼是侗族村寨最显著的标志,是侗族文明的象征,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

侗族装修风格

是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1.以朴实和自然为特点,注重体现自然界的元素和原始风貌。原因是侗族人民与自然紧密相连,深受山水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在装修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2.注重色彩的运用,常以明亮、淡雅的色彩为主,以呈现清新自然的感觉。这种装修风格延伸至室内摆设、家具选择等方面,都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总的来说,深受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注重体现朴实、自然、和谐的美感。

侗族的三大标志

寨的三大标志:鼓楼、风雨桥、凉亭

侗族文化丰富,侗族建设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侗寨建在群山环抱中,寨边溪水淙淙,树木参天。

侗族人民自古就有集中居住的特点,较大的侗寨有上千户人家,小者也有三五十户。侗寨一般是按族姓建造,每个族姓一座鼓楼。如果侗寨姓多,往往一寨之间同时有几个鼓楼并立,而且居所都围绕鼓楼修建,只要有鼓楼就会有侗寨,鼓楼是侗寨特有的一种民俗建筑物。鼓楼、风雨桥、凉亭,是侗寨的三大重要标志,也是侗文化的象征。相传,从有侗族村寨的时候起,就有鼓楼、风雨桥和凉亭。

鼓楼,是侗民族历史上的司令台、作战部、议事楼、庆典堂和谈爱所。鼓楼底座宽大,呈方形,顶部锋锐,呈铁尖状。一般鼓楼为3层、5层或9层,也有11层、13层、15层的,最高的达17层,均以杉木为材料。侗乡鼓楼有讲究,鼓楼中间的4根主柱,象征四季;12根环柱,象征12个月,合起来寓意岁岁平安,四季祥和。在鼓楼附近还配有侗戏楼、风雨楼、鼓楼坪等,共同构成侗家人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中心。

通道侗族自治县最火的鼓楼马田鼓楼,始建于淸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50年重修,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中位。该楼楼基8米见方,高15.6米,共9层,整个楼身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典雅端庄,既有凉亭的淸幽之美,又有宝塔的雄伟之姿、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作。

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与鼓楼一样是具有标志性的侗族建筑。风雨桥兴建于唐代,全桥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桥上建有廊、亭,桥栏边有长椅,既可供行人平卧小憩,又可避风雨遮日晒,故得名风雨桥。

在湖南的通道县,只要有侗寨的地方,就有传统的风雨桥。据统计,目前通道县境内长度在10米以上的风雨桥就有176座之多。通道县坪坦乡的回龙桥是湖南境内最有名的风雨桥,该桥始建于清乾降年间,为四柱三间排架木质结构,具有很高的桥梁建造研究价值。

凉亭多建于山坳、路旁、泉水旁,供行人乘凉歇息之用。侗族热心公益事业,爱做好事,每三五里即建一旁。所以,侗乡的凉亭特别多。

贵州特色建筑

一甲秀楼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楼

二、

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占地面积11500平米。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安顺文庙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文庙的历史原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遵义海龙囤

海龙囤是全国范围内目前仅见的一处把军事防御与政治统治结为一体的土司城堡遗址。城墙、建筑基石等石砌建筑物仍保留400年前的规模,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填补了贵州建筑史的空白。

四、

铜仁东山古建筑群

铜仁东山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初,清代续修,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代遗构。明清古建筑群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在山巅建的“澄江楼”、“川上亭”,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增建的“大观楼”,清道光二年(1822年)建的“奎星阁”等,已被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五、

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位于氵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

六、

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古镇内设计精巧,交错密布着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七、

平坝天台山

平坝天台山史称“黔南第一山”。山巅一寺,称“伍龙寺”,建于明万历18年,历经崇祯、清代及民国多次增修扩建至臻于完善,是一组奇巧壮观的古建筑群。其建筑因形就势,设计独具匠心,规模宏伟,造型奇特,被古建筑专家们称之为“古寺庙建筑奇迹”。

八、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着名的遵义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 本文由智悦旅途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