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内蒙古四大宝,以及内蒙三件宝特色介绍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内蒙古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以下就对内蒙古博物院10件镇馆之宝。
1985年发现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诺尔,这具查干诺尔龙60%的骨骼化石保存良好,是目前亚洲已修复装架起来的白垩纪最大的恐龙。
1985年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出土,此罍保存完好,造型稳重,制作精湛,装饰精美,是春秋战国时期山戎族或东胡族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此冠造型为雄鹰虎视狼噬羊,是目前国内发现唯一的匈奴贵族金冠饰,国宝级文物。
1958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遗址,是东胡族系曲刃短剑中的精绝之作。
5.东汉镶宝石金冠饰20世纪征集于乌兰察布市,此金冠饰造型独特,受公元2世纪希腊风格的影响,工艺繁复精湛,表现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通过草原与西方进行的文化交流,是草原丝绸之路肇兴的见证物。
6.西晋“晋鲜卑归义侯”驼钮金印
1956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小坝子滩虎子沟出土,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这枚金印是西晋王朝赐给鲜卑乌桓族首领的印信,印文中的“归义”字样反映了西晋对游牧民族进行怀柔政策这一史实。
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云中郡故城遗址出土,此造像保存完整,雕刻精湛,纪年清晰,内容深刻,是北魏太和时期金铜造像的经典样式,兼具艺术性、历史性与宗教性,代表了北魏金铜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是世界上现存重要的金铜佛教造像之一。
20世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出土,此提梁壶构思巧妙,形象逼真,造型活泼生动,采用堆塑、刻画、压印等工艺,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体现出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工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再现了经济发达、国力雄厚、文化繁荣的盛唐气象,为唐代壶具精品。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辽代墓葬出土,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这套棺具保存完好,色泽鲜艳,纹饰精美,如此完整的辽墓彩绘木棺在内蒙古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显示了墓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辽代金银20世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出土,此壶纹饰精细,摩羯形象完整,结构清晰,造型新颖别致,用两条摩羯组成壶身,以鱼的自然形态形成壶体鼓肩、束腰、底外撇的器形,将造型与纹饰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思极为巧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堪称精品。
内蒙十大煤矿
1、内蒙古省内有很多煤矿,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盟。其中年产百万吨以上的主要有神东天隆集团武家塔露天煤矿、神华集团准能公司黑岱沟哈矿、锡林郭勒盟通辽市中电投霍煤集团霍林河露天煤矿还有呼伦贝尔海拉尔。
2、年产千万吨以上的有神华黑岱沟露天煤矿、神华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神华宝日系勒露天煤矿、华能伊敏河露天煤矿。
内蒙古四大玉石
1、内蒙古所产玉石有玛瑙、芙蓉石、佘太翠与德岭红玉石。
2、佘太翠玉石硬度高、颜色丰富、质地致密、色泽亮丽、单块体积大;令专家、学者、业内人士惊叹不已,中国地质博物馆已将“佘太翠”样品作为国宝馆藏。
3、戈壁玛瑙在众多玛瑙种类中属于凤毛麟角,由于其资源的稀缺性和可利用的艺术价值等多方面因素,被誉为“大地舍利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奇幻馈赠。
4、产于沙漠戈壁,材质优良,造型多样,颜色有红色,蜡黄,泥绿等,美丽异常,为玩石界所推崇。
5、内蒙古巴林石与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同为“中国四大印石”。以“石之瑰宝”闻名于世,在中国十大候选国石排名第五。
关于内蒙古四大宝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