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临春李清照(武陵春李清照原文)

日期:2024-04-02 12:07:10 作者: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五临春李清照的问题,以及和武陵春李清照原文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武陵春,李清照注音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拼音版注音:

2、chángjìxītíngrìmù,chénzuìbùzhīguīlù。

3、xìngjìnwǎnhuízhōu,wùrùǒuhuāshēnchù。

4、zhēngdù,zhēngdù,jīngqǐyītānōulù。

武陵春李清照注音

1、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的《武陵春》全文及注音如下:

2、fēnɡzhùchénxiānɡhuāyǐjìn,rìwǎnjuànshūtóu。

3、wùshìrénfēishìshìxiū,yùyǔlèixiānliú。

4、wénshuōshuānɡxīchūnshànɡhǎo,yěnǐfànqīnɡzhōu。

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zhǐkǒnɡshuānɡxīzéměnɡzhōu,zǎibùdònɡxǔduōchóu。

7、白话文意思是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8、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9、词的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上片主要描述了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

10、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

11、《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武陵春是李清照什么时候写的

1、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2、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本文由智悦旅途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