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东莞抗日故事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东莞的抗日英雄人物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东莞长安国庆景点
东莞长安景点有:长安中心广场、将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长安莲花山、虎门石洞森林公园、马山仙境等。东莞市长安新区坐北朝南,地处环珠江口东岸经济走廊、交椅湾区域的几何中心,长安新区规划面积20.36平方公里。
一、长安中心广场
长安中心广场位于广东东莞市长安镇中心的二环路与体育路、长青路的交汇处,占地8公顷,斥资四千多万元,1997年设计,1998年8月动工,1999年春节投入使用。中心广场集西方建筑风格和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是长安镇目前较大规模的市政文化设施,可容纳数万人集会,为镇内三十多万群众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
从北入口处踏上台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宽阔、平展、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广场的东西两侧屹立着两排10米高的大王椰树及两排细枼榕,绿树婆娑,一展南国风采,更添广场气势。往南走,是一座可容纳两千五百观众的露天剧场,剧场的外墙是一幅百多米长的浮雕,艺术地再现了长安过去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辉煌成就,以及展示美好的未来。
二、将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将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东莞市长安镇霄边村西的将军山上。是为纪念中国早期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后抗美援朝战役和越自卫反击中英勇献身的长安籍烈士,于1981年集资重点建造的。
长安霄边将军山是东莞与宝安的交通要道,抗日战争时期,于一九四四上二月、六月、十月和一九四五年秋,曾发生过多次重要的大小战役,在残酷的战斗中10多位战士壮烈牺牲。霄边村蔡继旭烈士、锦夏乡人李镜全烈士等,均在霄边将军山与敌伪军作战中英勇献身。
烈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可歌可泣,令人肃然起敬,也激励着人民饮水思源,努力建设美好的家园。每年清明时节,有不少群众、学生自发前往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以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现在的将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已经成为该镇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长安莲花山
长安莲花山位于广东省东莞长安镇长安郊野公园内,是休闲疗养、健身娱乐、生态观光、宗教朝拜的理想去处。每天当晨曦初露,山峰间白云环绕,若从海面举目远眺,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辉映于晨曦云雾之间,是故名为莲花山。
莲花山连绵十余公里,其主峰海拔513米,四峰列峙,如莲花半开。山区主体植被覆盖率达90%,山上林木苍翠、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四季如春。景区凸现莲文化与佛教文化,有莲花湖、莲花溪、莲花圣寺、莲花峰、鹭鸟天堂五大景观区,景点四十余处。其中“鹭鸟天堂”,有广东省最大的鹭鸟群。山的半腰建有莲花古寺,寺庙两旁山涧巨瀑。
东莞的历史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史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地。
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
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入晋,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6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5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东莞四大遗迹
1、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文物保护单位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海滩,是我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包含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两个重点文物保护,由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靖远炮台、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组成。销烟池是两个边长各45米的大池子,为1957年重建的;虎门炮台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海角山、武当山和大虎山等地,范围约数十平方公里。
2、蚝岗遗址博物馆
蚝岗贝丘遗址位于东莞市南城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蚝岗贝丘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面、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墓葬中出土了两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人类遗骸,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因此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2007年6月,基于遗址建立的东莞蚝岗遗址博物馆正式开放。
3、东莞燕岭古采石场遗址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位于广东东莞市石排镇燕窝村和田边村境内,长约8公里,宽约0.3-0.5公里。该采石场明、清时期大量开采,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仍继续采石,经数百年开采,残留下来许多深潭峭壁,形成了天十八房间、补天石、女散花、鳄鱼潭、飞鼠岩、了哥墩、鱼跳龙门等景观。石壁上有光绪十六年(1890年)孙爽题书“咸钦燕岭”四个楷书,每字大0.1平方米。1999年禁止采石,2002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文物保护单位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于1978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东莞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景区4A景区文物保护单位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位于市东的茶山镇和石排镇,以木雕、石雕、古建筑为亮点,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古村落。南社明清古村落集明清所建民居、祠堂、门楼、古巷、古井、古墓等融为一体;塘尾明清古村落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两座古村都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筑构件,生活和生产用具也有大量保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6、迎恩门城楼
迎恩门城楼是东莞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城区市中心,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当时东莞城东南西北四个城楼城门中西部的一个,故俗称西城楼。迎恩西门历来是东莞古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标,红墙碧瓦,飞檐斗拱,蔚然壮观,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尤为珍贵。旁边的文化广场是新世纪新东莞新气象的展现,1982年迎恩门城楼被东莞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村头村遗址
村头村遗址位于东莞虎门镇村头村西的大山园,面积约1万平方米,因1987年广深高速公路修建而发现,1989年、1993年经两次发掘面积3375平方米,约占遗址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目前广东省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遗址堆积厚1-3米,可分早晚两期,晚期为明代中晚期村落遗址;早期是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出土石器、骨角器一千多件。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关于东莞抗日故事和东莞的抗日英雄人物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